其他
盖钧镒院士:中国大豆如何传遍世界
大豆,在华夏大地上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,是五谷之一。
然而,从20世纪起,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减少,但世界大豆种植范围却越来越广。2017年至2018年,我国大豆产量为0.14亿吨,仅占同期世界产量的4.1%。
“我们想知道,起源于中国的大豆是怎么传播到世界的、从最初传播到现在经历了什么变化,以及各个种系之间的关系等。”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盖钧镒说。
“关于大豆的传播路线,一直都有科研人员在研究,从形态性状到蛋白标记,再到分子标记。但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,都只能说明大豆向部分地区的传播情况。因此我们希望,能利用地理来源更广泛的大豆材料和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,全面地提出大豆向世界传播的路线。”刘学勤说。
“我们采集的大豆样品既有热带地区的,又有寒冷地区的,为了保证样品之间的可比性,所有种质在春季播种条件下都要生长成熟或接近成熟。因此,实验地的纬度很关键。南京正好处在世界各地大豆都能生长、开花、结实的纬度。”盖钧镒介绍说。
“世界各地的材料都拿到南京在春季进行播种,就会出现‘水土不服’的问题。8月份,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就已经成熟了,但由于生育期变短,植株变矮,节数少自然产量低。而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豆,由于日照时间变长,可能到了11月份还在‘长个’,却不结荚。”刘学勤说。
“我们的实验验证了大豆的传播路径和传播关系,同时也有利于种质资源的应用和筛选,给育种提供了可参考的价值和方向。”盖钧镒院士表示。
来源:新华日报
推荐阅读
※ 大豆种子发芽率低、质量差,达不到商品种子质量要求,究竟什么原因?